目前分類: (2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MA重要的葡萄牙音樂專輯「Luz Destino」,找來該地最活躍的音樂家一同合作,包括有:能呈現道地葡萄牙風情的吉他手李卡多羅嘉(Ricardo Rocha),歌聲宛如破曉天籟的女歌手瑪麗亞安娜波波奈(Maria Ana Bobone),擁有巴洛克風情的大鍵琴手裘保羅(João Paulo),以及貝斯手馬里歐法蘭可(Mario Franco)等人。

「Luz Destino」裡頭,李卡多羅嘉刻意以巴洛克手法編曲,數字低音、繁複風格,再搭配瑪麗亞安娜波波奈深情演唱傳統里斯本民謠吟唱--「法多」(Fado),而「法多」就是葡萄牙文「命運」的意思。整張唱片呈現巴洛克時期的葡萄牙風情,再重新賦予時代生命,以古映今的美感充滿創意,可以說是一張極具革命性、實驗性的專輯。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張三重奏錄音,透過口琴、吉他、鼓三種樂器來合奏。但是,這更是一張「與眾不同」的三重奏錄音,除了樂器本身的聲音不尋常之外,三名樂手之間藉由默契碰撞出的火花更不尋常,更何況演奏的還是古老馬其頓的民謠!!

霍華列維(Howard Levy)吹奏著特製的口琴,有著令人難以難忘的聲音,扮演著整張專輯的旋律靈魂,有時他還演奏鯊魚顎豎琴、古鋼琴等樂器,更增添音色的豐富變化。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MA第二張96kHz的數位錄音,同時也是貝格娜歐拉維德的首張錄音,而她在MA還有另外兩張錄音。

這位世界音樂才女,優雅地在類似豎琴、古箏等七種不同風格的撥弦樂器上,演奏十四首中世紀作品,展現她傑出的音樂性。樂曲在Q軟富彈跳的鼓聲中,交織著纖細充滿情韻的彈撥之美。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抒情歌調,無論是在什麼時代?什麼類型的音樂中,都是最受樂迷喜愛與接受的風格。深情、浪漫、動聽,是抒情歌調最深層最能打動人心的基調。

次中音薩克斯風手麥可布雷克(Michael Brecker),在慶祝他演出生涯橫跨四十年的紀念時刻,推出一張全Ballad的專輯「抒情筆記」(Nearness of You:The Ballad Book),打算用爵士情歌來紀念自己闖蕩樂壇的辛酸。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寫於2000年渡邊貞夫訪台演出,2001年渡邊再度來台,勾起我個人美好回憶。)

我永遠也忘不了,2000年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國家音樂廳坐了滿滿的爵士迷,每個人的心都被渡邊貞夫的音樂漲得滿滿的,那不僅是一個滿堂喝采的夜晚,更是一位東方爵士樂手之所以成功的親眼見證!渡邊貞夫平易近人的舞台台風,完美無瑕的音色表現,幾乎與錄音完全相同的現場演奏,讓我了解到爵士樂除了比速度、比力道、比即興之外,還可以比優雅、比人性、比浪漫,一種不同於西方美學的渡邊風格!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某天在天國的一隅,有兩個爵士迷們熟悉的背影在對話,他們在談些什麼呢?
「公爵老兄啊!」一個熟悉、感性且沙啞的聲音傳出,「什麼事啊?我的第一夫人歌后老妹。」叨著煙的艾靈頓公爵回頭應答著。帶著略微臃腫的身軀走來,原來是艾拉費茲潔若的磁性聲音,「我說,世間人們還真有人情味,看看你的百年冥誕,各大唱片公司無不大肆宣揚您的作品,看來人們對您的音樂熱度並未隨時間的過去而稍減。」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吉他手在爵士樂上頭,僅管不一定是前排的角色,但卻是與鋼琴一樣有著雙重作用的樂器,它們同時能夠扮演和弦以及節奏的角色,尤其吉他手可以自由地在舞臺上走動演奏,比起鋼琴手更多了幾分顯眼。爵士吉他手大多能夠同時演奏不插電吉他與電吉他,兩種不同風格的樂器,而約翰史考菲(John Scofield)則是電吉他演奏的佼佼者。

約翰史考菲從七十年代開始,就一直是爵士樂壇重要的吉他手,他不喜歡自己的音樂被定型,因此音樂風格始終追求多樣,舉凡搖滾、自由爵士、咆勃爵士、節奏藍調、放克他都相當熟悉,信手拈來毫無勉強!在美國康乃狄克州長大的約翰史考菲,高中時開始演奏吉他,起初是在靈魂樂團以及節奏藍調的樂團中演奏。1970-1973年他到波士頓百克里音樂院就讀,並在波士頓附近演出,曾經與蓋瑞穆里根以及卻特貝克在卡內基音樂廳灌錄過兩張現場錄音,因此初期可以說與酷派頗有淵源。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歐最紅的無伴奏人聲合唱團「真實之聲」(The Real Group),剛結束訪台的演出。沒機會在台北或高雄,親炙他們優美和諧歌聲的朋友,該怎樣彌補這個遺憾呢?這張「與眾不同」(Commonly Unique)可能是你此刻的最佳選擇!

其實,無論你在何時、何地、用何種音響、何種心情,聽到這張「真實之聲」的「與眾不同」,都會興起一股想要一口氣聽完這張專輯的衝動。這句話怎麼說呢?這個團體的聲音以及音樂,有種脫俗出眾的氣質,有點像是冬日裡頭穿出雲層的陽光,又有點像夏日涼透心扉的微風。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費城

傑羅瓦沙里(Gerald Veasley)何許人也?或許你並不知道,但是說出他獲得過的頭銜,「最佳電子吉他貝斯手」、「最受歡迎電子吉他貝斯手」,你可能就會對他產生高度的興趣了!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會搖擺」曾經在第二期的「挖寶樂園—Part 2新鮮人大補帖」,介紹過Bill Evans三張入門專輯,分別是「1966年紐約大會堂實況」、「1964年三重奏演出紀念」、「從左而右」。而如果讓我個人推薦,我認為Bill Evans入門的兩張,應該是「Waltz For Debby」、「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

如果,上述那幾張專輯你都擁有了,那麼不妨再試試本文中,Bill Evans在Fantasy的三張「進階」專輯。1961年的「綠海豚大街」(Green Dolphin Street)、1962「釋放藍調」(Loose Blues)、1969「通報佳音」(You’re Gonna Hear From Me)。雖然說是「進階」,事實上樂風與上述幾張專輯依然相去不遠。只不過,若能夠更進一步「收藏」Bill Evans,你的確是可以稱得上是Bill Evans老饕了!不過,在上「老饕大餐」之前,先來回顧一下Bill Evans的一生行誼。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哎呀﹗這麼好聽的聲音,誰唱的啊?泰莉•頌頓(Teri Thornton)?﹗沒聽過耶,的確沒有幾分聽音樂的資歷(少說三十年),聽過泰莉•頌頓的聲音的人,可還不好找呢﹗

一段坎坷歷史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校時光

在爵士樂壇堅持古典的形式與和聲,有計劃而不即興的節奏,招惹不少爵士樂評論家的韃伐,但大衛•布魯貝克(Dave Brubeck)卻老神在在地完成自己的實驗,同時贏的聽眾的掌聲。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貝西伯爵(Count Basie)的全名是William "Bill" Basie,他無疑是爵士大樂團之聲的代表人物,當時最傑出的領班之一,艾靈頓公爵、班尼古德曼、湯米多西等樂團領班雖然都各具所長,但是簡潔優雅的氣質卻無人能與之比擬。個頭不高的貝西伯爵,在音樂發展之路上卻充滿著能量,令人折服。

崛起之路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肯尼巴倫又推出新專輯,這一次是在名為Bradley的酒吧。Bradley位於紐約格林威治村,是個眾多爵士樂手熟悉的地點。因為Bradley本身是個業餘鋼琴手,因此他對許多爵士鋼琴家非常有興趣,經常提供上門的爵士鋼琴手「賓至如歸」的感受。

肯尼巴倫這位當今僅存的偉大爵士鋼琴手,當然也是Bradley「鎖定」邀請的目標,這一回Bradley果然如願以償,而且還讓肯尼巴倫留下現場錄音。這張錄音肯尼巴倫還搭配了貝斯手Ray Drummond,Ray Drummond以前就常在Bradley的酒吧演出,因此可以說是「識途老馬」。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薩克斯風手一直是爵士樂中的明星球員(在英文中都叫Player!),一直以來更是不乏傑出的天王級演奏者,包括了查理.帕克、桑尼.羅林斯、約翰.柯川、歐涅茲.柯曼等人。

然而,在這些天王級明星球員的背後,還是有許多令人難忘的薩克斯風手,儘管他們的技術不是那樣全面,音樂特質不是那樣具有時代開創性,但是他們依然具備令人難忘的氣質,像亞特.派博(Art Pepper)就是其中的一位。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在公館大眾唱片二樓選購唱片時,耳邊傳來一段浪漫不已的管絃樂前奏,前奏後絕美女聲緊接著出現,吸引了我的注意;之後的幾首曲子維持著古典流行跨新浪潮風格,我詢問櫃檯小姐該唱片為何?得到了「珊卓拉《浮生之戀》」的答案,無巧不成書,幾天之後《都會搖擺》雜誌社請我評介這張唱片。

再一次欣賞珊卓拉的歌聲,當然更多了幾分深刻認知與不可思議的驚艷,原來這樣驚人的歌聲是來自一位二十二歲的小女孩珊卓拉•舒娃茲豪特(Sandra Schwarznaupt),而她灌錄這張《浮生之戀》(Inspiration)時竟然才二十歲!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說:Naxos正式宣佈進軍爵士樂,同樣採低價策略。(Naxos Jazz NJ-0001,風雲)

還記得Naxos Classic剛推出的那幾年,一直被認為是古典唱片中的次級品。然而在海曼總裁的堅持下:高貴不貴的藝人、不重複灌錄相同曲目、低價幾個特點。讓Naxos Classic近年成為可與古典大廠抗衡的強勢品牌,儘管唱片業不景氣,依然每月固定推出新錄音。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說:Stan Getz1963年的專輯「Getz/Gilberto 」(Verve)將Bossa Nova推向全美、全球。

要談Bossa Nova,遠一點就要談拉丁美洲音樂對爵士樂的影響,尤其是古巴音樂。拉丁美洲音樂就與爵士樂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早從1930年代開始,就可以在爵士樂中聽到拉丁風的節奏和旋律。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鋼琴家麥克諾克(Mike Nock)已經從事音樂工作,長達四十年之久,他搭檔過錄音與巡迴演出的藝人,包括鼎鼎有名的柯曼霍金斯、迪翁華威克、山姆瑞佛斯。

如今,麥克諾克掌管著一個新的唱片品牌--「Naxos Jazz」,致力於該品牌藝術美學的建立,鼓勵旗下藝人探索、展現屬於自己的聲音。Naxos在古典音樂市場是世界級的領導品牌,如今它們同樣以優秀品質、低價市場策略進軍爵士音樂。「Naxos Jazz」的唱片表現相當驚人,隨著推出的新專輯愈多,該廠牌的形象概念也就日趨鮮明。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什麼題目啊?「拿到一張爵士唱片必須做的幾件事」不就是拆開唱片,放進唱片裡播放嗎?對!對!但是我想說的是,除了這兩件事外,我們面對一張爵士唱片不能多作一些嗎?

  其實,選購一張爵士唱片不是件容易的事,日後有機會我們單獨聊聊,不過除了在唱片行看爵士排行榜、看爵士藝人、看演出曲目,決定您到底要不要買這張唱片後。一張爵士唱片帶回家之後,難道真的只有拆開包裝、進行播放兩件事嗎?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