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吉他手在爵士樂上頭,僅管不一定是前排的角色,但卻是與鋼琴一樣有著雙重作用的樂器,它們同時能夠扮演和弦以及節奏的角色,尤其吉他手可以自由地在舞臺上走動演奏,比起鋼琴手更多了幾分顯眼。爵士吉他手大多能夠同時演奏不插電吉他與電吉他,兩種不同風格的樂器,而約翰史考菲(John Scofield)則是電吉他演奏的佼佼者。

約翰史考菲從七十年代開始,就一直是爵士樂壇重要的吉他手,他不喜歡自己的音樂被定型,因此音樂風格始終追求多樣,舉凡搖滾、自由爵士、咆勃爵士、節奏藍調、放克他都相當熟悉,信手拈來毫無勉強!在美國康乃狄克州長大的約翰史考菲,高中時開始演奏吉他,起初是在靈魂樂團以及節奏藍調的樂團中演奏。1970-1973年他到波士頓百克里音樂院就讀,並在波士頓附近演出,曾經與蓋瑞穆里根以及卻特貝克在卡內基音樂廳灌錄過兩張現場錄音,因此初期可以說與酷派頗有淵源。

1974年,約翰史考菲取代Billy Cobham樂團中的吉他手John Abercrombie的位置,並且在該團待上兩年灌錄了四張專集。1976年前往紐約演出,1977年則與查理明格斯錄音,之後加入蓋瑞柏騰四重奏,同年他終於成立自己的四重奏,開始巡迴歐洲。他的四重奏團團員有,Richie Beirach、George Mraz以及Joe LaBarbera。

七十年代晚期到八十年代早期,他成為Dave Liebman五重奏的一員,巡迴世界在各大爵士音樂節演出,1982年更一度加入Miles Davis樂團。不過,由於約翰史考菲是不想被定型的樂手,也因此沒多久之後他離開Miles Davis的樂團,挾著自己優異的彈奏技巧,敏銳的節奏變化以及豐富新穎的和聲進行,繼續創蕩樂壇。

跨入二十一世紀,不再年輕的約翰史考菲也放下狂飆炫技,推出了嶄新的專集「得心應手」(Works For Me)。這張專集從名稱看來有著「量身定作」的況味,而從音樂的實質面來剖析,也的確有著約翰史考菲才能夠駕馭的寬廣樂風,再加上演出的編制形式回歸到他早期熟悉的五重奏模式,更顯露出這張新世紀專集與過去的強力關連。

演出組合:薩克斯風手肯尼蓋瑞特(Kenny Garrett)、鋼琴手布雷德梅爾道(Brad Mehldau)、貝斯手克里斯汀麥克布萊(Christian McBride)、鼓手比利希金斯(Billy Higgins)等人,對於約翰史考菲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好手,他表示這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樂團組合,比利希金斯爐火純青的敲擊加上克里斯汀麥克布萊沈穩厚實的節奏組,而肯尼蓋瑞特以及布雷德梅爾道著重音色細緻變化的旋律線,讓多彩的音樂有著更豐富的質感。

而約翰史考菲本人的電吉他彈奏,在音色上並沒有使用太多效果器,通透靈巧地緊隨著其他器樂,擔任起樂器間聲部溝通的角色,以及熟化各種不同樂風音樂的關鍵角色,不僅沒有霸氣的壟斷表現,反而讓所有樂手的戲份有均衡主從的份量。

根據約翰史考菲進一步的說明,這張「得心應手」專集與鼓手比利希金斯有密切關係,1999年約翰史考菲聽到他的表現便驚為天人,之後又陸續找來自己極為欣賞的其他樂手,共同激盪出這張唱片。如果與約翰史考菲過去的唱片相比,無論是最近1996年的「Quiet」(Verve),或者是早一些1990年約翰史考菲四重奏時代的「Meant To Be」(Blue Note),甚至是更早1989年的「Flat Out」(Gramavision),約翰史考菲勇於嘗試新樂風的性格依然相同,不同的是在一次一次的新嘗試、新冒險中,他的音樂表現更趨圓熟,成為當代爵士吉他手中兼具原創性與藝術性的大師。

如果與阿笛米約拉、派特曼席尼、比爾佛瑞塞等當代的吉他天王相比,約翰史考菲儘管明星氣勢沒有那樣強烈,但是他矯健的演奏身手、不落俗套的音樂橋段、令人如沐春風般的風格,將確保他能夠一直站在爵士樂發展的浪頭位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zzclub 的頭像
    Jazzclub

    Jazzclub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