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寫於2000年渡邊貞夫訪台演出,2001年渡邊再度來台,勾起我個人美好回憶。)
我永遠也忘不了,2000年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國家音樂廳坐了滿滿的爵士迷,每個人的心都被渡邊貞夫的音樂漲得滿滿的,那不僅是一個滿堂喝采的夜晚,更是一位東方爵士樂手之所以成功的親眼見證!渡邊貞夫平易近人的舞台台風,完美無瑕的音色表現,幾乎與錄音完全相同的現場演奏,讓我了解到爵士樂除了比速度、比力道、比即興之外,還可以比優雅、比人性、比浪漫,一種不同於西方美學的渡邊風格!
日本人發展爵士可以說開花結果,擁有許多包括山下洋輔、李敬子、木助野佳子、大西順子、小野麗莎等傑出藝人,其中渡邊貞夫無疑是帶領日本爵士樂走向世界舞台的第一代先鋒前輩,而這位先鋒前輩如今依然戰在第一線,百戰不懈地推出新專輯;因此渡邊貞夫不僅在日本爵士界有著崇高地位,同時在世界爵士圈也備受禮遇。
渡邊貞夫總共錄有超過六十張的專輯,不可不謂之多產,2000年他最受矚目的力作「渡邊2000」,是一張收錄十首作品的浪漫精緻大碟,樂風依然保有過去渡邊式的特色,此外還請來非洲新生代歌手暨貝斯手理查波納獻唱好幾首作品。聽著渡邊貞夫的「渡邊2000」,就讓自己心中又升起「2000年曾聽過他音樂會」的幸福感,對於無緣參加他音樂會的人,選他的錄音絕對沒錯,因為兩者的表現演出完成度幾乎難分軒輊。渡邊貞夫最近的幾張精采專輯還包括有,第六十張專輯「Remembrance」,1993-1997年間作品選「黑眼睛」,展現巴西Bossa Nova的「拉丁情懷」,以及充滿能量呈現菜鳥帕克影響的「前進,左轉」。
已過耳順之年的渡邊貞夫,渡邊貞夫1933年出生於日本,受到電影「藍調的誕生」影響而對爵士樂產生興趣。高中在學校樂隊學豎笛,18歲才到東京正式學吹薩克斯風。1953年渡邊加入Toshiko Akiyoshi的四重奏樂團,1956年接掌樂團領班位置。1962年渡邊到美國波士頓百克里音樂院研讀三年,期間加入奇哥漢彌爾頓(Chico Hamilton)、蓋瑞麥法蘭(Gary McFarland)的樂團,開始有爵士樂的國際視野。
1965年渡邊貞夫學成回到日本組團,不少日本爵士藝人Masabumi Kikuchi、Masahiko Togashi、Yoshiaki Masuo都與他合作過。由於拉丁元素是渡邊貞夫音樂的重要素材之一,因此他也帶動日本六十年代「Bossa Nova」風潮,除了日本國內外,更活躍於國際上成為日本爵士樂壇第一批積極進攻國際舞台的樂手。
1968年渡邊首度參加新港(Newport)爵士音樂節後,展開了全球性的爵士演出。1970年在蒙特婁、新港兩地的爵士音樂節演出,1971、1974兩次到非洲演出、1975訪問印度,非洲、東亞等異國的音樂要素也開始滲透到他的音樂中,不僅豐富音樂織度,同時更具有世界觀,融合力更強。
1977年他成為第一位贏得日本國家獎章的爵士藝人,同時在廣播電台主持很受歡迎的「My Dear Life」爵士樂節目,該節目連播長達十九年。之後,渡邊貞夫又與融合樂大師大衛古辛(Dave Grusin)合作,在七十年代推出「My Dear Life」、「California Shower」、「Morning Island」等暢銷專輯,讓他從傳統爵士領域,更跨足融合樂、流行市場,人氣更上一層樓。
日本最紅的爵士音樂節之一「Kirin The Club」,1985年開始召開就是以他為號召,1988年渡邊貞夫進一步獲洛杉磯榮譽市民。1989年「Elis」專輯更曾經是美國廣播錄音爵士榜的第一名,掀起另一波渡邊貞夫的旋風。1992年在東京開始的「耶誕音樂會」,現在則成為日本爵士迷每年必到的歲末集會。1995年渡邊收到母校百克里音樂院的榮譽博士學位,同年日本天王也頒給他紫勳獎章,對這位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來說,可以說是終生的肯定。1997年渡邊貞夫成為爵士唱片公司Verve的旗下藝人。
渡邊貞夫樂風受到菜鳥帕克以及蓋瑞麥法蘭(Gary McFarland)的影響,另外融入巴西、非洲、拉丁樂風以及融合音樂,因此音樂聽來風貌多樣不單調,加上他的薩克斯風吹奏已經臻於化境,節奏流暢、音色完美,在自然舒服中呈現出一種東方哲斯的紋理,以及平凡中見偉大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