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99年是中時「娛樂週報」爵士評選的第二年,在開講之前,先以一首當年我寫的「登場」,作為新聞台開張的自我解嘲︰

『地方不大,人就是那麼多。
有一點壓力,不比發出聲響的銅鑼輕。
因為,下一個登場的……
不是別人。』

綜觀國內爵士樂發展環境,比起古典音樂弱勢許多。遠的不談,就爵士愛樂者可以取得的本土資訊而言,只有一本才出刊不久的「都會搖擺」雙月刊,以及台北愛樂電台固定的爵士樂節目可供選擇。

其餘的,就是散見各唱片、藝文雜誌的雜文與短評而已。在爵士資訊匱乏的環境下,光講究量的提昇就不容易,如果樂迷想在欣賞品味進一步深入就更缺乏動力﹗雖然,近年來台灣聽爵士的族群逐漸成形,唱片公司的進片種類逐漸增加,媒體也逐漸重視爵士族群的存在,不過總讓關心爵士樂欣賞發展的我感到心急。

在國內有限的爵士資訊中,中國時報「娛樂週報」每月的爵士評選,無疑是最特別的。挾著中時廣大的閱報率,集合數位專家評選委員的意見,每個月以集體討論投票的方式選出四張推薦唱片,到了年終再從每月推薦中先選出二十張年度初選,最後再選出「年度十大爵士唱片」。(見文末)

1999「年度十大爵士唱片」選出之際,鑑於這個評選兩年來建立的公信力,我打算寫出自己近距離的觀察的心得。

1998第一年的評選委員召集人是朱中愷,他是位精力無窮的愛樂者、唱片迷,對於爵士吉他手有深刻的研究與偏好,特異功能除了爵士樂外還有電影配樂,以及他廣漠的人脈和驚人的消息情報。小朱找來黎時潮、杜祖業,每個月在黃智鈺大哥的拓樸音響,開始了每個月的評選。

黎時潮是台北愛樂知名的爵士節目主持人,同時也是工程部的重臣。他像是本爵士樂的活字典,對於爵士典故總是信手拈來不費吹灰之力,同時也是本格派的擁護者,不僅堅守主流發展同時經常發表鞭辟入裡的獨到觀點,買CD更是黎時潮的「致命消費」。

而杜祖業是時尚風向球,不僅專精汽車產業,更對音響AV有高度興趣,他是「插電」爵士的擁護者,經常推薦走在時代尖端的酸性爵士、融合舞曲。而我則因工作關係早已寵壞了耳朵,因此自然地對較發燒的錄音比較注意,此外古典音樂的背景也讓我常推薦與古典關係密切的爵士樂。

不久之後,為了平衡一下評選委員的陽剛觀點,加入了創意美食主義者韓良憶,這位媒體經驗豐富的暢銷作家、資深樂迷,敢愛敢恨的觀點經常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力,她雲遊四海的廣闊視野更讓推薦名單多了幾分群眾魅力。

而蘇重這位「蘇活」在家的專業爵士寫手,不僅是1999第二年評選的召集人,同時更是音樂雜誌的爵士文膽,他的加入更讓評選委員的份量增添不少。

看了評選委員各有其好的口味後,就必須瞭解每個月的推薦名單如何「出爐」?代表何種意義?一般每個月候選的唱片少則十張多則十五張,此數量乃集合各評選委員個人當月聽到值得推薦的唱片。屬於一種聆樂經驗的交流,推薦人必須說明自己推薦的原因以及該片特色,供其他評選參考。最後每人投票圈選四張,以最高分的四張唱片為當月推薦,如遇票數相同者則進行複選。

往往,每個月獲得全票通過的片子只有一兩張,而第三四張往往經過更激烈的討論或多次投票才出線,不過通常也會因該月強片多寡而出現不公平的遺珠現象。因此年終投票時,除了一年來推薦的片子外,評選委員還可以提出遺珠之憾翻案。經過兩輪每人各十票的投票,才選出最後的「年度十大爵士唱片」。

集體評選的優點在於過程民主化、結果妥協化,往往受到多數意見支持的唱片容易脫穎而出,反而特殊品味或只贏得一兩委員青睞的唱片會被摒除。因此,集體評選的缺點就在於無法凸顯評選員個別獨到的品味,太過創新的作品難以出線。不過對中國時報這樣的大眾媒體,透過集體評選的方式,不僅能符合大眾市場的口味,又不會喪失評論者立場,是相當適當的結果。

至於選片的幾點避諱,委員們彼此都有共識。重發唱片不在候選之列,以鼓勵新發行。市面上不易買到(少量進口、沒有代理)的也不推薦,以免樂迷向隅。另外,廠商壓力不予理會,堅持「娛樂週報」的媒體良知,更不輕易出賣委員靈魂。

兩年下來,爵士評選不能誇言為台灣爵士樂壇做了多少事情。不過,本地聽爵士樂的風氣逐漸成形卻是事實,無論唱片進口、書籍出版、媒體報導都逐漸增加,爵士風潮隱然成形。(Copyright:克拉伯爵士2000/12/26)


1999年中時「娛樂週報」爵士年度20大

艾爾•迪•米歐拉︰欲望無盡(上揚)
★賀比•漢考克︰蓋希文的世界(環球)
艾比•林肯︰真實大地(環球)
約書亞•瑞德曼︰永恆故事(華納)
★史提夫•圖瑞︰蓮花(環球)
卡珊卓•威爾森︰旅程(科藝百代)
★查理•海登︰蒙特婁音樂節實況4(環球)
★查理•海登︰蒙特婁音樂節實況5(環球)
★迪•迪•傑克森︰So Far(博德曼)
Ry Cooder︰記憶哈瓦那(大大樹)
★喬•羅凡諾︰Trio Fascination(科藝百代)
★霍爾與曼席尼︰Jim Hall & Pat Metheny(上揚)
Andy Summers︰Green Chimneys(博德曼)本片為遺珠之憾,封面見圖
羅斯柯•米契爾︰Nine to Get Ready(十月)
鮑比•哈契森︰Skyline(環球)
★戴安•克瑞兒︰溫柔眼神(環球)
★保羅布雷與史提夫史瓦洛︰Paul Bley & Steve Swallow(十月)
★布萊佛馬沙利斯︰安魂曲(新力)
(★為年度十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zzclub 的頭像
    Jazzclub

    Jazzclub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