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D圖說:阿瑙爾•伯拉罕(Anouar Brahem)三重奏《流浪到撒哈拉》》(Le Voyage de Sahar)(ECM 1915,紅色音樂)


位於北非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了南極之外的最大沙漠,「撒哈拉」在阿拉伯語就是「沙漠」的意思,而突尼西亞正是位於這塊北非大漠上最小的國家,曾經被腓尼基人、羅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法國人殖民統治過,是個風情混雜的國度。

1957年生於北非的突尼西亞的阿瑙爾•伯拉罕(Anouar Brahem),擅長彈奏突尼西亞曼陀林(OUD),他率領鋼琴手法蘭西斯•考圖里爾(François Couturier),以及手風琴手尚•路易斯•馬丁尼爾(Jean Louis Matinier)組成三重奏,推出這張《流浪到撒哈拉》(Le Voyage de Sahar)!揉合歐風爵士與阿拉伯的跨界樂風,打破音樂類型的邊界藩籬,誘發濃濃的低限虛無的存在情緒,讓你彷彿置身海市蜃樓般迷迷濛濛,又像沙漠的氣候般令人躁熱難擋!

《Acoustic Guitar》雜誌稱這三人的組合,是當今演奏阿拉伯音樂最奇怪的三重奏,他們的音樂中除了阿拉伯傳統外,還能聽到薩替、巴黎左岸咖啡館、西班牙佛朗明哥、以及巴爾幹半島等特殊樂風。倫敦的《Time Out》雜誌也表示,本輯呈現罕見、絕美的抒情性,音樂如此純淨、簡單、細膩,幾乎不可能辦到地揉合了阿拉伯與歐洲音樂。

的確,突尼西亞曼陀林、手風琴、鋼琴的組合不僅特殊,而且演奏中持續地交換角色,節奏、旋律、以及細膩裝飾奏不斷輪動,讓人明顯感覺到音色質感的層次交融。此輯於2005年2月錄音,裡頭所有曲子都是阿瑙爾•伯拉罕所寫,除了新作之外,也重新詮釋他自己的三首重要舊作:「Vague」、「E la nave va」、「Halfaouine」。三位樂手2006年將帶著這張專輯,從三月開始到葡萄牙、法國、愛爾蘭、比利時、瑞士、德國等地「流浪」巡迴。

阿瑙爾•伯拉罕是突尼西亞最具創意的傳統樂器演奏者,也是突尼西亞曼陀林大師Ali Sriti的徒弟,他長期浸淫在阿拉伯傳統音樂的細膩中,在現代華麗迷人的演奏技法裡,有著古典深邃的內在靈魂。1980年代早期他來到巴黎,爵士風浪讓他接觸到ECM,也認識了製作人Manfred Eicher,1990年代他與ECM發展出一系列專輯,《Barzakh》、《Conte de l’Incroyable Amour》、與Jan Garbarek合作的《Madar》、《Khomsa》、與John Surman以及Dave Holland合作的《Thimar》、《Astrakan café》、《Le pas du chat noir》以及《Vague》等。

鋼琴手法蘭西斯•考圖里爾則於1980年,在法國贏得Django Reinhardt獎而引起國際注意,之後他又與吉他手John McLaughlin巡迴世界。1985年他首度與阿瑙爾•伯拉罕合作,搭配土耳其音樂家Barbaros Erköse以及Kudsi Erguner,之後也曾在《Khomsa》專輯中出現過。1997年他與小提琴手Dominique Pifarély灌錄《Poros》雙專輯,也與Robin Kenyatta、Eddy Louis、Jean-Marc Larché、Didier Levallet等人合作。2005年12月,他與尚•路易斯•馬丁尼爾、薩克斯風手Jean-Marc Larché、以及大提琴手Anja Lechner,一同為ECM灌錄一張沒有標題的專輯。

手風琴手尚•路易斯•馬丁尼爾與阿瑙爾•伯拉罕在ECM的首度合作,便是《Le pas du chat noir》專輯,他也曾與Gianluigi Trovesi、Enrico Rava、Louis Sclavis等樂手有過合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zzclub 的頭像
    Jazzclub

    Jazzclub

    Jazz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